論文 | 作者 | 頁碼 |
---|---|---|
為殷遺民而寫:《老子》天道觀與體現天道思想新詮摘要
本文嘗試闡釋《老子》中的論述,多半是講給殷遺民和周王朝的智者聽的,以之助殷遺民自救脫困,並期許周王朝的智者不致干涉。要之,據各項記載和考據所示,老子最後出關赴秦,正是去照顧殷遺民,如是遂有可能推斷「《老子》是為殷遺民而寫的」,而且,考究文本,《老子》的想法泰半觀點限縮,而非普適之論。如《老子》所示,老子畢竟是能夠透過其體驗而活出天道妙用的聖人,提倡一種連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享受餘蔭的「修養之道」,那是由「身→家→鄉→國→天下」遞進突現的善建不拔、善抱不脫的境界,而關於「體現天道」的闡釋正是《老子》所謂的「道紀」,同時,《老子》也在實踐上激勵人們適度地透過「無欲」、「有欲」以體驗「天道」的妙與徼,並進而有以體現天道。基本上,《老子》弱化了「天道」對萬物的主宰性,而天道妙用也漸漸變現為「自然」。《老子》是透過,基於人的「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制而用之」謂之「法」)的創發,而領會了「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的道理,是以,能進一步依「人-法中介-道」中介嵌結關係來講明古德提示的「曲則全」--委婉曲抑則得以保全──的大道理,以引領殷遺民回歸大道,並因而得獲顧全。
| 蕭振邦 Xiao, Zhenban | 001-021 |
從「史學」到「義理學」:馬一浮六藝論對章學誠六經皆史的承繼與質變摘要
「第一代現代新儒家」馬一浮以「六藝論」為時人所重,後人多以此論為「經學」,為「義理學」,卻忽視六藝論實為一種學術史觀。當馬一浮斥清儒章學誠的「六經皆史」,又斥「學術史」不過是目錄,無益於身心,反是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理念下,重塑一種新型態的學術史觀,我稱為「義理式的學術史觀」。他一反章氏推尊史學,而將學術源流抬升至義理層,以心性之學為內蘊,質變了「學術史」原本的史學定位,轉趨與義理學(即今所稱之「哲學」)相銜,並以此重新定位傳統、現代學術之源。緣此之故,其六藝論鎔鑄了「學術史」、「經學」、「義理學」,開展出一條嶄新的學術思想路向,卻也在晚近受西學影響,學術分科愈趨嚴謹之際,難被定位,學術評價兩極,本文將說明馬一浮對章學誠學術史觀的承繼與質變,與其論點之限制。
| 李智平 Lee,Chih-Ping | 023-050 |
合則雙美,離則兩傷:儒教與儒家宗教性的研究進路初探摘要
儒家是不是宗教?隨著孔廟制度研究的逐步開展,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答案,絕無一絲一毫的懷疑空間。然而,在孔廟祭祀隨著帝制中國瓦解而歸於沉寂,因此對於儒家思想已從具體的制度遵行轉變為全盤義理思想的闡發。亦伴隨著西方宗教思想的籠罩,看不清儒家是宗教的事實。本文視野即是以通盤介紹儒教研究概況,也關於儒家是否具備宗教性的問題。儒家宗教性可以建立在孔廟制度上,也能夠界定為以孔子思想為核心,如何面對生死大事與超越層次。我認為儒教研究偏向制度面,儒家宗教性研究側重精神面,這是高度概括劃分的結果,方便學術討論。事實上,儒教與宗教性皆必須同時考量它的研究動態,加以整合,方能比較清楚儒家在宗教相關議題上的全貌。就儒教來說,又可分為原始宗教、國家宗教、民間宗教;就儒家宗教性而言,則可分為內向超越型態建立與否,以及如何面對釋、道二教的思想挑戰。
| 梁右典 Liang, Youdian | 051-073 |
科玄異變-以張君勱「人生觀」論儒學之當代復興摘要
科學技術之發展,加速社會結構變遷、轉變人們觀念認知,進而動搖人生之價值所在。如三○年代以來的數位化革命(Industry 3.0)促使經濟更繁榮。各地人們在網路世界(cyberspace)裡能隨時做意見交流、進行線上交易,甚至建立自己的網路身份(internet identity),加入網路社群(online community),互動中形成各種網路文化。卻也衍生出線上遊戲成癮、網路詐騙(Catfishing)與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等新的社會問題。處在科學發展導致的社會變遷中,自我生命該如何安頓?實成為吾人所關懷之議題。距今100年前的五四運動吹起了「科學萬能」之風,張君勱(1887-1969)面對當時之價值轉變,給予眾人「人生觀」(Lebensanschauung)之提醒。提醒在分科發展的科技背後有一個總潮流,應求之於玄學。玄學是一門依生命處境問題之綜合觀察的學問,能指導人生觀。科學在中國固然有其發展之必要性,同時亦應找出符合民情之玄學以輔佐之。具體而言,他主張把握儒家「尊德性而道問學」的精神之根,作為發展科技背後的人生觀。此主張亦可作為現今社會問題之解藥。如透過「慎獨」與擴充「四端之心」,來回應網路去抑制效應(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減緩網路霸凌之風氣。如此一來,我們不至於因應社會結構變遷之時成失根浮萍而迷失人生價值。本文旨在分析科技造成之生活異變,自植儒學精神之靈根,以期與同世代之人共安頓其中。
| 洪婕寧 Hong, Jiening | 075-087 |
陳元光文化重要符號雲霄燕翼宮歷史地位考摘要
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燕翼宮與《落成會詠》密切相關,同明代衛所軍戶具有歷史文化淵源,是陳元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燕翼宮始載明嘉靖《漳浦縣誌》,與雲霄土城、雲霄石城興建有關。《落成會詠》始見於萬曆癸丑《漳州府志》與萬曆四十年(1612)雲霄城重修相關。燕翼宮見證了世界大航海時代閩南海洋思想的演變,促進了漳州月港海外貿易以及海洋文學的發展,在海洋文明史中具有一定地位。陳天達在清康熙九年(1670)為其撰寫楹聯促進了糧戶歸宗運動的開展,是促成其義烈風骨的源泉。
| 劉濤 Liu, Ta | 089-118 |
從先秦疾病談宗教信仰的防疫思維和變化摘要
疾痛是指人有傷而體有損,又疾甚則病,病則死亡。疾病從中國史料文獻中紀載,本源自於個人疾病,範圍能擴散至民間稱之大疫,其對象除了人以外,牛馬皆會得疫。瘟疫疾病被視為災禍、罪禍,為窮極凶惡之事,其原始形象源自於鬼神降災、作祟。此概念到了漢代,象徵著王政之失,為上天警告,故下詔罪己。其應疫之道,分為醫學和巫祝兩大體系,二者各司其職,並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疾疫。瘟疫疾病的發生,相對的一同紀錄了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除了疾病的傳說,醫學上也有許多傳說。疾病形象的豐富性和中國道教的發展息息相關,道教經典對當時的相關瘟疫疾病名稱,可作為一種文獻紀錄。透過相關文獻與信仰儀式,在現今台灣的社會仍可見之,其精神與目的是從生命關懷的角度達到人類心靈的慰藉。
| 鄭智元 Zheng,Zhiyuan | 119-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