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作者 | 頁碼 |
---|---|---|
當代新興宗教的發展走向摘要
本文基本上還是沿用學術界已成慣例的「新興宗教」一詞,只是以「另類宗教」的概念來界定之,探討這一類宗教團體在興起的過程中與主流宗教間的種種糾葛現象,以及如何因應當代社會變遷下的調適與轉化,追究這一類宗教之所以另類,是有其特有生存時空與文化的考量,其興起之初未必是要與主流宗教相抗衡,甚至認為自身還是隸屬於主流宗教,未有強烈開宗立派的渴求。不管是主流宗教或新興宗教都必然要面對當代社會急遽世俗化的結構性變遷,主流宗教較堅持維護其原有的宗教形態,調整的速度較為緩慢,不太會進行立即性的整合與重組。新興宗教剛好相反,有強烈以信徒為取向的組織發展趨勢,會以適應世俗社會的需求建立新的對應形式與制度,導致雙方形成了另類的矛盾與隔閡。不僅新興宗教要面對當今社會進行自身「神聖」與「世俗」的調適與轉化,這同時也是主流宗教務必要面對的課題,雙方有無可能共同攜手合作,面對時代的種種考驗與挑戰,重新調整或建構出合乎文明需求的對應之道。
| 鄭志明 | 001-036 |
從茲有路到蓬萊-談玄觀一竅摘要
內丹功法中有個玄關一竅,為至玄至妙之機關,素為丹家所重。道書中強調:不識玄關,不足語先天大道,不能超塵拔俗,超凡證仙;從某種意義上說,內丹玄關與祖竅都是道家三口不說、六耳不傳之秘。因而各家說解因師傳不同,對此竅的理解也不一致,所謂:「閱盡丹經千萬篇,末後一著無人言。」它的傳授需要明師具體指導和個人在修證過程中細心體會,也由於實修者寡,目前學界對於此一問題的探討較偏重理論方面。著者基於多年修證經驗,希望能夠從修道的內在體驗出發,以問題為中心對玄關一竅進行專題式研究,期能對內丹修證做出一種契於修道現象的本來意義之闡釋。本論文嘗試討論:玄關一竅的重要性,玄關一竅的各家說法,玄關一竅的修證等相關問題。著者相信人類修道信念的根源,本來自於內心對於宇宙萬物本源的探索和生命境界的突破。因此,希望透過這種古老的生命煉養的實踐方式,一窺人體修煉的奧秘。
| 孫嘉鴻 | 037-060 |
清代內丹學家黃元吉生平、著述與內丹法脈考摘要
黃元吉乃清代著名養生學家、傳統內丹學一代宗師。本文在比較全面地收集、整理提煉和勘驗各類研究材料的基礎上,條分縷析,層層推演,依次對黃元吉的生平、著述和內丹法脈做了一相對清晰和簡要考察,試圖還原黃元吉之真實面目。黃元吉生平不詳之處甚多,本文逐一做出了初步釐清。作者認為黃元吉借助《易.坤》之爻辭,隱含了丹道之「中黃直透」的功夫,故黃元吉之名極可能恰是其內丹法訣。作者在文中較為詳細論述了道教內丹學所謂「中黃直透」的真義,進而特別指出了將黃元吉歸入道教內丹學中派的更合適的理由,應該是黃元吉的「玄關一竅」理論。故《樂育堂語錄》多談玄關,罕言中黃。玄關者,丹道後天返還先天之中道零位點。玄關不開,何焉中黃。此其一。其二,黃元吉在《樂育堂語錄》開篇以儒家貞女烈士之捨生取義為其丹道之先導,顛覆了傳統丹道以為惟有空山隱遁才可能觸發「陽生」的觀念,發千古之所未發,喻意非凡。此一揭露直指中國文化「中道」觀的真精神,校正丹道疏遠現實人倫之枉弊,凡現實人生之恰到好處的中道行皆是「陽生」之境。作者認為,如此高瞻精義,方乃內丹中派之真大家。
| 余強軍 | 061-070 |
百年《壇經》呈心偈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路評述摘要
本文對近百年來學界研究《壇經》呈心偈的理路進行了分析和疏理的基礎上,對《壇經》呈心偈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認為,近百年的《壇經》呈心偈研究是圍繞著身心成佛這一基本問題展開的,但從研究理路上可以分為漸次發展的三個階段,即從「重心神而輕肉身」發展到「承真心而輕身心」,再進而「遣真心而重身心」。與此同時,呈心偈的研究方法也不斷有新的見解出現,尤其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敦煌學研究的方法滲入到《壇經》版本的校勘中,其中有得有失,但總體上使得呈心偈所蘊含的問題更加明朗起來,為下一步的研究敲響了新的鐘聲。
| 白光 Guang Bai | 071-086 |
原文本《百喻經》成書時代以及傳譯諸況略考摘要
本文主要討論漢譯佛典《百喻經》的原文本成書時間,與現存漢譯本相類似的故事傳入中土以及形成文本的時間。從《百喻經》的翻譯時間、方式等問題可以分為:一、原文本的《百喻經》成書時代,其大約成書於西元400至450年,當是僧伽斯那為了宣揚大乘佛學以及對小乘佛學的批判而編撰的;二、與現存漢譯本相類似的故事至少在三國時期已通過口耳相傳至中土,在東晉時期可能已存在零星的與現存漢譯本《百喻經》相類似的故事文本;三、《百喻經》可能在永明九年(491)內開始翻譯至永明10年(492)後半年完成;四、該經的翻譯方式可能是在官方要求和幫助下而進行的集體活動。
| 陳洪 趙紀彬 | 087-096 |
易傳「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義理內涵論析摘要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乃《易傳》命論之核心義理,貫通了命論之本體論、工夫論與境界論的內涵,也由此顯發《易傳》命論之獨特意涵。在《易傳》命論的論述裡,「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表現本體論層面的內涵,將「命」的內涵提昇至道體義的層次。而「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則特別彰顯了工夫論與境界論層面的內涵,也是《易傳》哲學性命論、工夫論之結穴。在此,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天」、「性」、「命」,在《易傳》天道論體系中,皆發展出本體論的究竟義理分位,先秦儒家命論之發展亦得到完全的開展。因此,「命」在《易傳》道德的形上學中,透過「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義理論述的完成,建構為本體論、工夫論與境界論之完整義理體系,並由此上通《易傳》「天人合德」生命理境。
| 吳建明 | 097-113 |
明代戲曲描寫中的祭俗考摘要
明代戲曲中有大量的祭祀風俗描寫,它們都由一個側面折射出古典戲曲文化蘊涵的深厚與悠遠。或因其不是戲曲學主流的緣故,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事實上,從這個角度入手,開掘元明清三代劇作中的古俗包蘊,觀察作為戲曲載體中的中國習俗文化內容,對於我們拓寬戲曲史研究視域、建構中國戲曲文化母題史,確有未可限量的意義。從上述思路出發,選擇明代戲曲中「獻首」、「遙祭」、「祭旗」及「奠像」四種祭俗,考察其間的祭典形態與俗信內涵,以期弄清它們的來龍去脈。
| 王政 | 115-130 |
電子媒介、大學生活與基督教傳播-以Z大校內「基督教傳播方式」為對象的調查分析摘要
本文以湖北省Z大學800名在校大學生(含碩博研究生)為調研對象,通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展現了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電子媒介對當下信教大學生的影響及兩者相互關係。調研發現,電子媒介已經成為了當下大學生識教、入教與傳教的主要工具與管道。最後,就調研結果,本文針對當下高校思想教育者面對「大學生信教」這一問題「該如何做」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與建議。
| 韓晗 Han Han | 131-149 |
黃三角地區伊斯蘭教發展及現狀調研摘要
21世紀黃三角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表明其業已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在這一地區,伊斯蘭教的傳播歷史、現狀與發展,迄今未見專論予以系統探討。本文首先疏理了該地區伊斯蘭教的發展脈絡,對其現狀進行了初步調研,並對當地伊斯蘭教發展態勢做了一個大致的前瞻,同時針對有關問題提出了一些商確和理論探討。
| 閻化川 李丹瑩 | 151-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