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作者 | 頁碼 |
---|---|---|
論以愛情為本的現代新儒教 | 曾昭旭 | 001-007 |
《論語》隱處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反思 | 蔣義斌 | 008-027 |
論基督教與儒家生命觀的共同特質 | 張志芳 | 028-037 |
基督宗教生態神學可向儒家學些甚麼? | 賴品超 | 038-058 |
雲格爾對死亡的神學闡釋 | 林慶華 | 059-072 |
獨一宗教真理路徑的探討-對宗教排他論、多元論對談的一種回應 | 劉光耀 | 073-083 |
試論伊斯蘭教的包容性 | 張來儀 | 084-101 |
新道家的丹道學之時代意義 | 鄺芷人 | 102-122 |
丹道與濟度:道教修行的實踐之道 | 李豐楙 | 123-136 |
先秦道家生死智慧與現代西方死亡哲學 | 朱喆 | 137-143 |
論道學對新儒學心性形上學的影響-以朱熹哲學為中心 | 陳贇 | 144-160 |
簡論王常月與全真道的中興 | 張應超 | 161-167 |
大乘佛家文化的心性觀摘要
本文指出,第一,佛家文化在形式上是宗教的,在其最後義上卻是非宗教的,宗教只是佛家方便教化人的手法,佛家,或禪或密或淨,種種法門,其最後義,只是令人明心見性,無絲毫世俗宗教的情見。第二,回答了佛家所說的心是什麼?佛家所說的心是指人人本具的無相真心,(因為無形相,故稱形而上)以及在這個無相真心上所緣起的種種作用。第三,無論是儒家還是佛家,種種方便引導教化,皆以明心見性淨化心靈為歸宗義,只是兩家在風格和用語上有所不同。第四,介紹了明心見性的三種方法,一是禪宗的直指法。二是密宗的息妄證真法。三是淨宗的持名遷妄法。
| 蘇樹華 | 168-176 |
三論宗的語言觀摘要
三論宗佛學體系是在其獨特的言說方式下組織起來的,研究三論宗的語言觀是理解三論宗佛學的關鍵。本文通過對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吉藏著述的考察,全面論述了三論宗的語言觀,揭示了三論宗“隨說隨掃”、“重重否定”的言說方式的根本內容及其意義。
| 李勇 | 177-188 |
佛教在東土紮根之秘再探索 | 張彬 | 18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