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作者 | 頁碼 |
---|---|---|
後現代主義語境中的宗教學研究摘要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在學術領域內,更引起了「顛覆」性的後果,對傳統宗教學研究的影響也不例外。本文首先簡單紹述所謂的「後現代」現象及其對宗教、宗教研究之影響,然後簡要地分析「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及其主要特徵,最後結合現代宗教學、尤其比較宗教學的「比較」方法論,來分析宗教學該如何回應後現代主義的挑戰。
| 肖清和 | 001-016 |
是「病根」,還是「良種」?-也談道教信仰的本土性摘要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道教信仰的文化本土性及其文化價值受到了知識界的嚴厲挑戰。對其價值的徹底否定,導致了現代中國文化之信仰和精神根基的嚴重缺失。回溯歷史,官方意識形態及主流思想流派對道教及民間信仰生活形態的壓抑,更是造成中國文化失去活力的深層根源。究竟如何對待本土宗教與信仰生活,是現時代復興華夏民族文化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反省的問題。
| 蔡林波 | 017-026 |
文化道統與宗教時代使命-中華文化轉化與創新的反思 | 巨克毅 | 027-036 |
從老莊「形德」思想探究-試論天帝教「聖凡平等」觀 | 熊怡雯 | 037-055 |
道教對《老子》的靈知(Gnosis)詮釋問題 | 石朝穎 | 057-069 |
論「仙」的歧義性:以《鍾呂傳道集》中之仙論為例的考察摘要
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教義的最顯著之點。雖然在某些教外之士的眼中,神仙不過是中品而非上品。然而,修道成仙的確是道教的宗教理想,「仙」則是所追求的生命最高境界。道教即以追求長生不死、修道成仙為最高目標。「仙」或「神仙」確實可以說是道教信仰的核心觀念,但它同時也是意義最紛雜、最曖昧不清的觀念。因此,道教以「得道成仙」為最高追求目標的概括性陳述,基本上雖說並沒有錯,但因為「仙」之意義的紛雜多端,這樣一種大體而言的概括性說法,也就顯得不夠精確。無論如何,道教信仰有其宗教追求的最高目標是毋庸置疑的,此一最高目標歷史以來就習以「仙」代表之,鍾離權所言:「知之修煉,超凡入聖,脫質為仙」,是為此義之典型說法。本文亦即在此意義下使用「得道成仙為道教核心信仰」之觀念,然其內涵仍須有一明晰之釐清,方得以彰顯作為道教核心信仰之確義。
| 劉見成 | 071-089 |
墨家的宗教倫理及其當代意義摘要
墨家是先秦哲學最具原創性的四大顯學之一。而墨家學派成員間,負有互動的義務。他們服從鉅子的領導,切實奉行「墨者之法」,故墨家學派有著類似宗教團體,組織嚴密、紀律強的顯著特色。本論文試由下列的面向來處理墨家的宗教倫理及其當代意義:(一)回顧墨家對彼時代所發生重大問題之描述和所發生原因之分析;(二)紹述墨家由尊君而尊天,以及信仰天志和鬼神的所以然之理;(三)釐清墨書中「天」的超越特徵及其與人之關係;(四)詮釋兼愛之德的涵義;(五)探討「貴義之德的涵義」以及(六)省思墨家宗教倫理的現代啟示性意義。
| 曾春海 | 091-101 |
《老子》思想對醫界的影響-《黃帝內經》思想述評 | 張鴻愷 | 103-114 |
試論唐君毅佛教哲學詮釋中的理性化認知取向摘要
佛教思想研究是唐君毅論述中國哲學問題的重點之一。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唐君毅所作佛教哲學詮釋中的「理性化認知」取向,指出其所作詮釋與傳統佛教義理之間的不同,並對唐君毅在詮釋方法上的缺失作了嘗試性的探討。
| 張云江 | 115-126 |
彭紹升《阿彌陀經約論》釋義摘要
清代乾隆年間佛教淨土宗的居士代表者-彭紹升(1740-1796),和蓮池大師一樣,是淨土思想的實踐者。雖然身為在家居士,卻過著像出家僧人般的修行生活。為了弘揚淨土,將淨土念佛的思想發揚光大,紹升著《淨土三經新論》(《阿彌陀經約論》、《觀無量壽佛經約論》、《無量壽經起信論》),以暢蓮宗未竟之旨。自古以來祖師大德、註解《阿彌陀經》,公認最好者、最受重視者,為蓮池大師《彌陀疏鈔》和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紹升在〈阿彌陀經約論敘〉中認為蓮池、蕅益兩家「一詳一要,莫得而軒輊」,或許是這個理由,讓他不用再詳細解釋《阿彌陀經》,而改採「約論」(簡約論述)的方式進行,稍略分為:一、明經中要領,二、明往生利益,三、別申問答,四、說偈回向,以這四點來闡釋《阿彌陀經》。本文論述的重點,是根據紹升在「明經中要領」中,所分之「以一心為宗」、「以持名為行」、「以信願為導」、「以不退為程」、「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究竟」五門,運用〈疏鈔〉、〈要解〉相關義理的闡釋與說明,以此探討紹升對《阿彌陀經》釋義之情形。
| 謝成豪 | 127-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