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 作者 | 頁碼 |
---|---|---|
中國信仰的群己之辯摘要
「信仰」在中國,常常是指以神人交往、人際交往關係為中心,涉及宗教信仰、道德信仰、甚至是權力信仰的重要概念。本文認為,這種信仰的關係主義模式,既不以個性為主,亦不是人們常說的集體主義模式,而受制於家族、倫理、文化及其權力關係。因此,傳統中國的神人交往關係及其信仰,雖然是中國人處理群己關係的基礎,但它卻能使中國人的信仰模式,呈現出一種與家族、倫理、社會、權力之間重迭與互動的複雜關係,進而使信仰關係退居於其次。
| 李向平 | 001-014 |
傳統宗教的再生:論中共宗教軟實力的運作及其影響 | 張家麟; 蔡秀菁 | 015-038 |
道教《度人經》的內涵與現代價值 | 張澤洪 | 039-052 |
「道」之信仰的實質及其現代價值 | 陳霞 | 053-062 |
「生死齊一」-先秦道家對傳統死亡哲學的消解和重構摘要
道家的死亡哲學為中國傳統死亡文化的重要組成。道家將中國文化的生死視域由現實人生推廣到宇宙自然,以自然主義道論為理論前提,消解了以儒家為代表的「重生輕死」的傳統死亡觀,把死亡還原到自然屬性,剝離儒家賦予死亡的倫理色彩,提出「生死齊一」的命題,完成了對死亡生命終結意義的超越和轉化。道家的死亡哲學及其實踐以對儒家的消解和反動為特色。道教的出現對道家死亡哲學從形而下的層面做出彌補。
| 海波 | 063-072 |
上清道法中的華山淵源 | 李顯光 | 073-086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摘要
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探討生命的本質,其理論的主要概念包括:生命的原始衝動、直覺、綿延、意志自由、自我創造及能量等。因此,本文分別從下述五節,分析與闡述其生命哲學的意義。這包括:1.意識與生命、2.兩種自我3.直覺4.自由與自我創造及5.生命與能量。
| 鄺芷人 | 087-104 |
解鬱之道-從「無欲守中」論「靜」的工夫 | 黃崇修 | 105-120 |
華夏文化、社會和諧與廿一世紀文明發展之可能向度-從「新儒學」之後的「後新儒學」起論 | 林安梧 | 121-136 |
中國傳統信仰與中國人的殯葬活動芻議-以儒家文化為視角摘要
殯葬活動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同類遺體的式樣、格式和儀式。作為人類特有的生活內容之一,它的產生和發展同樣取決於社會生產力水準的提高和生產關係的變化,同時也必定要受一定時期的思想觀念的支配。這種思想觀念雖然是對特定社會存在的反映,但是它自身又有相對獨立的體系,有歷史繼承性,與社會存在不完全同步,這也是幾千年來人類的殯葬活動具有穩定性、延續性,繼承性的原因之一。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人的殯葬活動與中國人的傳統信仰有著直接的聯繫,其中積澱的豐富而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僅在過去,而且對現在和將來的中國人和中國社會都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探討中國傳統信仰,尤其是儒家文化與殯葬活動的關係和當代價值,對於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有一定意義。
| 來建礎 | 137-143 |
契嵩思想時代轉換的啟示 | 李似珍; 李雨杭 | 14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