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

2000年12月

論文作者頁碼
從禪的修行來看涂爾幹的「神聖」與「世俗」二元對立理論宋光宇001-009
先秦與希臘文化的靈魂觀念之比較劉清平010-018
商周之際宗教思想的變革鍾國發019-034
宗教命題的真理問題周偉馳035-046
末世論中的永恆與時間

摘要

本文分析現代西方幾種主要末世論思潮。時間與永恆是對立的。當代思潮尤其注重時間傳統的末世論是逃避時間。現代末世論的爭論則是往昔同未來的對立。超越這一對立的嘗試是布爾特曼對“當下一瞬”的闡述。但莫爾特曼認為時間的線軸不適用他主張的末世論是“正在到來的上帝”。未來指的是“到來”(動態)而不是時間上的“以後”(靜態)。莫爾特曼試圖超越時間與永恆的對立,他屬於未來末世論。在莫爾特曼看來,末世論是一種希望與可能性,它實指一種尚未實現的本體論,即,未來本體論。未來是根本,是源頭,是本體,是第一性的。這種末世論同末日災難毀滅論毫無關係。這是一種積極的-但並非樂觀主義的-末世論。作為對莫爾特曼的超越,麥奎利提出永生的觀念-但永生不是永恆(永恆 是無時間性的)。
安希孟047-060
論東正教的經典、教義及相關問題樂峰061-080
世紀之交的猶太教周燮藩081-090
中國大陸宗教研究五十年戴康生091-108
玄天上帝神格及信仰探源蕭登福109-133
論“性命先後”與“性命雙修”戈國龍134-149
道家貴生戒殺觀的現代意義李遠國150-161
道教與神魔小說芶波162-172
佛學與心理學

摘要

本文的核心結論是,佛家是以宗教的形式表述的更加廣義的心理學。其理論依據有四:第一,佛學是用人格化的方式表述的心理學。形式是宗教的,實質是人文的,是心理的,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是此義。第二、佛學是以人文精神為特色的心理學。印度佛典,在譯成漢語時,佛與菩薩的名號,譯義不譯音,為什麼?就是要取其義,取其人文精神。第三、佛學有一套證成明心見性的方法。無論是禪、密、淨,還是其他門派,最一般的求證原則,首先是攝散亂心歸於“一念心”,然後再打破這“一念心”,而歸體用如如的“本來如是”。第四、佛學是可以實證的事。佛學的實證是人文精神的自我實現。
蘇樹華173-181
蒙古族薩滿教觀念探析烏蘭察夫183-190